【資料圖】

青島新聞網1月10日訊(記者 陳志偉)今天上午,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介紹青島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相關情況。據介紹,為進一步發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共濟功能,切實減輕參保職工門診醫療費用負擔,按照國家、省工作部署,青島市出臺了《關于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青政辦發[2022]4號),醫保部門同步印發了《關于做好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經辦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配套文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青島市醫保局待遇保障處處長紀恩卿介紹,本次完善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改革,在定點醫療機構選擇上和原來相比有很大的變化,原來職工只能選擇基層醫療機構作為自己的定點醫療機構,在這里可以報銷,在二、三級醫院是不能報銷的,本次改革從原來只限定于基層醫療機構定點就醫擴展到二、三級醫療機構也可以進行門診共濟的定點就醫,這和原來相比有較大的變化。參保職工在就醫的選擇性比原來大,無論是簽約的基層醫療機構還是二、三級醫院,2023年開始年度最高支付限額跟原來比有了很大提高,原來報銷限額是1120元,從今年開始這個限額提高到1700元。2024年開始報銷限額還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紀恩卿介紹,門診就醫報銷范圍和原來比有很大的變化,原來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的時候可能有一個比較小的適合基層醫療機構的小的報銷范圍或者是報銷目錄,這次改革以后,統一執行基本醫保的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服務設施目錄,簡稱“三個目錄”,報銷范圍和原來比有了很大的擴大,報銷的范圍有了擴展之后,老百姓的就醫選擇也就比原來更大了。

紀恩卿表示,但需要明確的是,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主體仍然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如果不能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就難以形成良好就醫秩序,到大醫院去,門診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現象仍然無法改變,如果沒有政策的引導和支持,這種就醫的體驗就不會得到很好改善。因此,對不同等級醫療機構設置了差異化的起付標準和報銷比例,來促進分級診療,引導參保職工就近到基層醫療機構就醫?;鶎俞t療機構普通門診報銷零起付線、報銷比例由目前的60%提高到75%;二、三級醫療機構起付線分別為500元和800元,就醫的時候先要自付達到500元或者是800元,之上的部分才能納入報銷,報銷比例分別為60%和50%。一、二、三級醫院之間有10個點左右報銷比例差。

紀恩卿介紹,對參保人來說,在基層就醫沒有起付線,報銷比例高,小病都能在基層醫療機構得到診治,不用跑腿到大醫院看,就醫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會大幅度下降。對于基層看不了的病,在政策上也設置允許轉診到上級醫療機構就醫,相較于直接簽約在二級或三級醫療機構,個人在基層就醫負擔低的同時,也有了更多選擇性。通過政策的引導,激發基層醫療機構更好地、主動地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吸引參保職工在基層就醫,形成基層首診的良好就醫格局。大醫院更好發揮救治疑難重癥的作用,基層也有利于提升常見病、多發病的救治能力。

關鍵詞: 三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