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0日起,各省兩會陸續拉開帷幕,至1月12日,全國已經有24個?。ㄗ灾螀^、直轄市)相繼進入“兩會時間”,其余省級行政區也公布了時間表,均將于1月中旬陸續召開。
回顧盤點,擺成績,找不足;擂鼓出征,定目標,拿辦法。
【資料圖】
新年伊始,開局起步正當時。各省凝心聚力謀發展,斗志昂揚再出發,掀起轟轟烈烈的干事創業熱潮。
開局年、換屆年,各省兩會議程豐富、看點很多。
01
“交卷”:經濟大省挑大梁
經濟大省是國家經濟發展名副其實的“頂梁柱”,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6個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占全國的45%,市場主體數量占全國四成以上,貢獻了40%以上的就業,6個經濟大省進出口和利用外資都接近全國的六成。一份份厚厚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方位梳理了經濟大省的作為和貢獻,傳遞出滿滿的信心。
第一大省廣東,過去五年GDP跨過三個萬億臺階,預計2022年達到12.8萬億元,連續34年位居全國首位。特別是2022年,廣東強化經濟大省勇挑大梁責任,穩住經濟基本盤,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左右,為全國大盤作出突出貢獻。已經形成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
江蘇省在承壓中“勇挑大梁”,以超常規舉措應對超預期沖擊,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呈現逐月、逐季回升向好勢頭,全年經濟畫出“V”形曲線,再次展現出經濟大省的較強韌性,充分展現江蘇“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責任擔當。
山東省聚力推進“三個十大”行動計劃,著力擴需求、穩增長,推動經濟保持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工業、投資、外貿等主要指標增速均好于全國、在經濟大省中名列前茅,為全國穩大盤作出了山東貢獻。
過去5年,浙江省地區生產總值邁過6萬億元、7萬億元兩個臺階,年均增長5.8%;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9.5%提高到11.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40.1%提高到62%,市場主體總量從593萬戶增加到943萬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上升到全國第三位,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04縮小到1.94以內。
河南省扛穩“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的政治責任,積極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搶勁頭,穩中求進、難中求成,穩住大盤有力有效,創新發展全面起勢,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經濟發展呈現穩定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戰高溫,戰震災,戰疫情,戰下滑……面對多重困難疊加、多種風險交織、多條戰線作戰的嚴峻形勢,天府四川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超常舉措穩住經濟大盤、多措并舉穩市場主體、想方設法穩就業穩物價、化危為機補短板增優勢,通過艱苦努力,經濟運行走出一條震蕩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堅強曲線。過去五年,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萬億元臺階,超過5.6萬億元,穩居全國第6位。
新年伊始,經濟大省抓緊開局起步,在拼經濟上作出表率。
02
定目標:“穩”得住,“進”得了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目標是引領前行的燈塔。從各省提出的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中,可以感受到攻堅克難的決心和爭先進位的進取心。
截至目前,已經有15個省份公布了2023年GDP增長預期目標,其中,廣東省、浙江省、遼寧省提出的目標是“增長5%以上”;上海市、陜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的目標是“5.5%左右”;四川省、福建省、河北省、云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提出的目標是“6%左右”;江西省提出的目標是“7%左右”;天津市提出的目標是“4%左右”。
大有大的難處。這幾年,第一大省廣東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尤其是在2022年被身后的江蘇、山東拉近了距離,領先優勢有所縮小,但領頭羊的地位短時間還無法被撼動。當然,前提是要迅速破解前進中的問題,做好自己。
浙江省這幾年發展勢頭不錯,地區生產總值五年間邁過6萬億元、7萬億元兩個臺階,尤其是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對經濟增長產生了強大的牽引力。浙江省提出,到202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萬億元。也就是說,要在今后五年內,邁過8萬億元、9萬億元、10萬億元、11萬億元、12萬億元5個臺階,一年一個萬億,其魄力著實令人欽佩。
作為中國第一市,上海的一舉一動都頗受關注。2022年上半年,疫情的巨大沖擊讓人為上海捏了一把汗。但很快“緩過勁”的上海,沒有令人失望,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再次突破4萬億元大關,重回第一市寶座。
金融市場交易總額增加到近3000萬億元,口岸貿易總額突破10萬億元、保持世界城市首位,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730.3萬標準箱、連續13年排名世界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兩年超過4萬億元,工業總產值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光這幾個數據,就讓我們對上海的未來充滿信心。上海提出的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中,生產總值目標是增長5.5%以上,略微有些“保守”,相信結果會比這個好。
經歷了“本屆政府五年中經受考驗最多、挑戰最大的一年”的西部大省四川,正在加快“回血”,面向未來,信心滿滿。繼過去五年經濟總量連跨2個萬億元臺階后,四川省提出,到2027年,全省經濟總量要超過8萬億元、再上3個萬億元臺階,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2023年,四川省提出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工作中努力爭取更好結果,確??偭客黄?萬億元。
福建省初步預計,2022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2023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
過去五年,陜西省生產總值躍上新臺階,預計將超過3.2萬億元,較2017年凈增1萬億元以上,正在改變能源大省的形象,加快發展制造業。2023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
山西省GDP從2017年的1.45萬億元接連突破2萬億元、2.5萬億元大關,年均增長約6%,總量在全國的位次上升到第20位。2023年,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
03
“重頭戲”:擴內需、抓制造
擴大內需是各省2023年的“必選項”和“重頭戲”。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當前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
可以預見,2023年一定是需求“回補”之年,尤其是消費需求。必須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讓消費既當“領頭羊”,又當“驅動器”。
廣東提出,將著力擴內需,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大宗消費,加大餐飲、文旅、養老、育幼等服務消費促進力度。全年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1530個,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等具體安排。
上海提出,將著力擴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辦好“五五購物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將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推動一批引領性強、帶動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級產業項目落地。
浙江提出,將掀起新一輪重大項目建設高潮,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按照“千項萬億”工程年度計劃,安排2023年省重點大項目1000個左右,完成年度投資1萬億元以上,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
四川提出,充分釋放內需潛力,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大力促進消費復元活血,調整制約消費過時政策,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企穩回暖,支持成都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福建提出,提升內需驅動力。強化優先恢復和擴大消費,深化“全閩樂購”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強化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適度超前布局一批穩基礎、優結構、利長遠的項目。
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命脈所在,是一省經濟的立身之本。各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發展實體經濟作出部署,尤其是對制造業發展著墨頗多。
制造大省廣東提出,以實體經濟為本,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大力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億元級的新興產業集群。
上海提出,深化提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上海方案”,加快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新興數字產業六大重點產業創新突破,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的未來產業五大領域加速布局。
浙江提出,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實施“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目標打造形成4個萬億級先進產業群,15個千億級特色產業群,以及一批百億級新星產業群。
四川提出,實施制造強省戰略。堅持工業當先、制造為重,促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
隨著各省兩會的陸續召開、大量最新數據的持續披露、“拼經濟”地方藍圖的愈發清晰,2023年中國經濟版圖也正漸次展開,讓人期待。
作者|沈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