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Data Matrix(數據矩陣),是一種由黑色、白色的色塊(單元格)以正方形或長方形組成的二維條碼(也可稱矩陣),于1994年8月由美國國際資料公司所研發出,主要用于零件、印制電路板等等,美國國際資料公司于2008年被Microscan公司收購。被編碼的信息可能是文本或數字數據。數據大小通常是幾個至1556字節。被編碼數據的長度決定了矩陣中色塊的數量。編碼時經常使用糾錯碼來增加可靠性:即便一個或多個色塊被損壞而不可讀,里面的信息仍然可被讀取。一個數據矩陣可以存儲最多2,335個數字或字母。
應用
(資料圖片)
Data Matrix最流行的應用是小對象的標簽,因為該編碼能在2或3平方毫米的面積上編碼50個字符,且在20%對比度下仍然可讀。Data Matrix的大小不受限制,商業應用的圖像包括小至300微米(在一臺600微米硅設備上激光蝕刻)和大至1米(涂在棚車頂上)的平面。繪制與讀取系統的保真度是其唯一的限制。
美國電子工業聯盟(EIA)建議使用Data Matrix標注小型電子組件。
將Data Matrix編碼打印在標簽Labels或書信上正日益普遍。使用一臺條碼讀取器即可快速讀取該編碼,從而便于跟蹤物品,例如跟蹤包裹的郵遞。
對工業工程來說,此條碼也可直接在組件上標記,從而使用Data Matrix編碼數據來識別組件。廠商可以用各種方法在在組件上完成,但在航空航天工業中,條碼通常以工業噴墨、點陣打標、激光打標和電解化學蝕刻(ECE)完成,使用這些方法來得到可延續到組件壽命的永久性標記。
Data Matrix編碼通常使用專業攝像設備及軟件進行驗證。這種驗證確保編碼匹配相關標準,并確保組件使用壽命期間的可讀性。在組件投入使用后,該代碼仍可被讀取鏡頭讀取、解碼,解碼后的信息可用于多種目的,例如移動跟蹤和庫存檢查。
Data Matrix編碼與其他開源編碼(例如1D Barcodes)一樣,也可以在手機上使用特定的移動應用來讀取。
標準
Data Matrix was invented by International Data Matrix, Inc. (ID Matrix) which was merged into RVSI/Acuity CiMatrix, who were acquired by Siemens AG in October, 2005 and Microscan Systems in September 2008. Data Matrix is covered today by several ISO/IEC standards and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many applications, which means it can be used free of any licensing or royalties.
l ISO/IEC 16022:2006—Data Matrix bar code symbology specification
l ISO/IEC 15415—2-D Print Quality Standard
l ISO/IEC 15418:2009—Symbol Data Format Semantics (GS1 Application Identifiers and ASC MH10 Data Identifiers and maintenance)
l ISO/IEC 15424:2008—Data Carrier Identifiers (including Symbology Identifiers) [IDs for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bar code types]
l ISO/IEC 15434:2006—Syntax for high-capacity ADC media (format of data transferred from scanner to software, etc.)
l ISO/IEC 15459—Unique Identifiers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