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院線和影院在電影產業里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影響院線股和影院股凈利潤的要素也會有差別。

電影院線制是以若干家影院為依托,以資本和供片為紐帶,由一個電影發行主體和若干電影院組合形成,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發行放映機制。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區成立了34條跨區域的院線,將近千家影院收入麾下,控制全國90%左右的票房。電影院線制可以有效地規范電影發行市場,解決放映走私影片、瞞報票房、盜版光碟泛濫等現象。更重要的,院線制將促使各院線公司投巨資對影院進行改造,觀眾看電影將真正成為一種享受。類似于快餐的連鎖加盟,一家影院好比一家快餐店,一條院線好比一個品牌。便于節省拷貝,提高運營效率。

業務


(相關資料圖)

要了解兩者有什么不同,我們可以首先看看電影的產業鏈:

影院屬于產業的下游,電影發行屬于產業中游,院線則是連接中游下游的紐帶。從概念上來說,影院就是我們每次看電影的地方,院線則相對更為抽象一些。它是由若干個電影院以資本或供片為紐帶組建而成。也就是說,一個院線,旗下一定會有電影院,而一家電影院卻不一定隸屬于某條院線。

一般來說,電影的發行方從制作方那兒拿到成片之后,會為影片制定并實施一系列的營銷推廣策略,其中一個重頭戲就是去洽談并確定好這部電影的排片,即這部影片在電影院一整天的播放電影數量里可以占多少。

那這個排片和誰談?

答案就是和院線談。院線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對旗下的影院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排片、統一供片。

也就是說影院是個終端,院線就是渠道。從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情況來看,產業鏈上的各個參與者的收入主要還是要靠票房收入,而一部電影的排片又能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其整體票房,所以,制作方和發行方都很看重這個數據,有時候為了可以爭取到盡量多的排片,會不惜許諾不菲的排片費。

平均來說,一部市場預期比較好的頭部作品會給到30%左右的排片,最高甚至可以去到40%。比如去年年底馮小剛炮轟王健林父子,就是因為萬達院線當時給《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只有10.9%,和國內其他院線排片平均40%想必,顯然太低。不過噴歸噴,噴完了人家也只是在過了電影的首個“黃金周末”期后不冷不熱地把排片微調到20%而已。另一方面,花了5億給電影保底的耀萊,則安排旗下影院給影片高達90%的驚人排片。

這恰恰體現了一個事實:現金的中國電影行業中,渠道依然處于強勢地位。

收入結構

影院和院線的收入結構很大程度上是一樣的,都是票房分賬收入+非票房收入,而且票房收入都是占大頭,不過具體每一塊里面的具體構成不一樣。首先說說院線的票房收入和影院票房收入的構成區別。

一部電影通過影院放映之后所獲得的票房收入,要首先扣除國家電影專項資金(5%)和特別營業稅(3.3%),剩下的凈票房收入才參與分賬。而根據廣電總局的指導性意見,制片方和電影發行商獲得的分賬比例原則上不低于凈票房收入的43%,影院一般不超過50%。相信眼尖的你已經發現了,43%+50%并不等于100%,而根據時下的“行規”,你可以猜猜,誰實際上拿走的比例會比 “指導性意見”所提更高?

早在影院加盟院線的時候,雙方便會敲定分賬比例,所以影院的票房所得其實就是50-57%的凈票房收入再乘以按照敲定的比例;而院線的票房分賬收入卻有兩個來源:不僅有下面的影院,還有上游的電影發行商——在具體某一部電影簽訂電影宣發合同的時候,院線也會和發行商敲定影片的分賬比例。影片放映結束后,院線再根據合同規定向發行商和影院分別分賬。

至于非票房收入,影院的此項收入包含餐飲、廣告(貼片廣告、場地廣告)和爆米花、飲料等賣品以及衍生品的售賣。其中廣告收入是由院線和電影發行商商談好的,通過院線向旗下的影院投放宣傳廣告,投放電影宣傳廣告的形式、數量、具體投放場所和費用都由院線敲定,院線收取一定費用之后再和旗下加盟的影院分成。品牌效應越大的院線影院,廣告收入也會越多。

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更直觀的了解,特意截取一個純純的院線股(大地院線)和一個純純的影院股(星美控股)的收入構成圖給大家感受一下:

大家看得出來哪一個是院線,哪一個是影院不?順帶一提,上圖的“電影發行”里面的內容實際上就是院線發行業務,不同公司起的名字不一樣,不要和電影發行弄混了。

國內現在的院線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只有資產聯結模式下,一個影院的賣品收入才能被計入到這條院線中。資產聯結的院線的營收能力和毛利率都會比較高。

而以簽約加盟形式為主,資產聯結為輔組成的院線,比如大地院線,雖然擴張速度會特別快,有利于迅速刷出大規模,但就會存在收入結構單一、管理難度高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大致理出一條選擇影院和院線標的的邏輯。

不論是影院還是院線,都要看規模。最好的是在一二線已經有了穩定的影院數量,還在三四線城市有新建的。如果一開始重點布局不在一二線城市的話,通過并購的方式也可以。建議也可以看看影院的毛利,這里面可以看出這些影院為自己的場地支付了多少租金成本。

影院除了規模,還看它接下來的非票房收入的成長空間,在總收入的占比是否會提升。具體看其非票房收入構成,是否有重點發展的計劃以及執行情況如何。

2016年國內的十大院線:

前十大院線里面,已上市或掛牌的有五個,還有一個正在IPO排隊,全都集中在A股市場。

幾個排名靠前的院線股,比如中國電影和上海電影,上市主體同時包含院線和影院,所以在計算票房收入和影院支出的分類時相對來說沒那么多講究。但需要稍加注意的是,他們旗下也有通過加盟形式加入的影院,這一部分影院的票房收入則不會被收入到公司的整體報表中。不過萬達旗下的影院全部都是院線直接投資建造的,所以完全和在一起看問題不大。

最后再簡單展示一下北美的院線。北美的院線集中度非常高,前面幾名和后面幾名相差特別大,所以常常提起的就是“四大”,之前順位排名分別為:Regal帝王娛樂(RGC.N),AMC院線(AMC.N),Cinemark喜滿客(CNK.N)以及Carmike(已退市)。眾所周知AMC2012年的時候就被萬達爸爸收購了,并且迅速地實現了扭虧為盈,春風得意。然后去年AMC成功把老四Carmike收入麾下,現在一舉超越老牌大哥Regal成為北美第一大院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