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穩”和“進”,提振發展信心,青島發出“新年大禮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月17日,青島政務網發布了由青島市政府出臺的《青島市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第一批)》,推出2023年新實施和延續政策兩張清單,共涵蓋210項政策,涉及降成本促流通、優供給擴需求、保民生兜底線等各個層面。
既有減稅降費為企業減負,又有“人才大禮包”為創新加力;既有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等政策的延續,又有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等新措施出臺……以“真金白銀”政策“組合拳”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是應對超預期沖擊、面對復雜經濟環境的切實之舉。
需要看到的是,經濟發展不會由于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而自動完全恢復,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依然存在,經濟運行依然處于艱難時刻。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最重要的就是千方百計改善預期。
早部署、早發力、早落地、早見效。青島主動作為、提早謀劃,以一組溫暖的政策,為身在這座城市中市民、企業、產業創造更優質的發展環境。
年初召開的青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將“出臺集成化政策”作為“著力激發經濟活力,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的重要舉措,并在當天的會議上對《青島市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第一批)》集中征求意見建議。
政策清單落實中央、省委及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充分體現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鮮明導向,在深入分析研判當前經濟形勢的基礎上,結合2023年青島經濟社會發展思路謀劃,分類梳理2022年四批政策清單,并結合形勢需要,新制定提出5個方面30項針對性政策,形成2023年第一批政策清單,突出政策精準性、創新性、延續性。
青島再一次下出“快手棋”,為企業發展和城市進階贏得更大空間。
01
180項延續政策,盡可能惠及更多市場主體
針對“急難愁盼”精準施策、綿綿用力,幫助市場主體渡難關、減負擔、復元氣。過去一年,“集成化政策”的效力,在青島這座進階向上的城市中凸顯。
2022年,青島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出臺4批政策清單、落實國家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接續措施重點任務“45條”,減輕市場主體稅費負擔600億元以上。
減稅降費持續端出“硬菜”,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是其中的“重頭戲”。小微企業是其中的受益主體。在獲得留抵退稅的納稅人中,小微企業戶數占比93.5%,共享受退稅191.63億元,金額占比47.9%。
為市場主體送上“真金白銀”,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根據市稅務局2022年11月發布的數據,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青島退稅工業企業購進金額同比增長5.8%,比二季度加快10.2個百分點;退稅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8%,比二季度加快18.2個百分點,“放水養魚”效果持續顯現。
政策的效力不只體現在降成本。在促消費方面,青島組織“惠民消費月”“美食種草大會”“汽車消費”等多形式促銷活動,發放家電、餐飲、零售、汽車消費券110萬張,惠及千家萬戶城鄉居民,持續釋放消費潛力。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26億元,同比增長0.7%,成為北方副省級城市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城市。1-10個月,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超過450億元,同比增長近70%??缇畴娚叹C試區在全國評估中獲評第一檔次。
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2022年,青島380個實施類省、市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預計全年完成投資超2800億元,達到年度計劃的150%以上。1-11月,制造業投資增長12.5%,“四新”經濟投資增長19.5%,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1%,社會民生投資增長18.9%。投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115億元。爭取488億元專項債額度支持266個項目建設,規模創歷史新高。
站在新一年的起點,超過200萬市場主體始終是青島穩定經濟基本盤的根基。讓政策盡可能惠及更多市場主體,政策清單對2022年青島出臺的四批“穩中求進”政策清單是否延續實施進行了逐項研究。
按照“應延盡延”原則,青島將對180項政策進行了延續實施,具體包括稅費支持、金融支持、擴投資、促消費、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助企紓困、穩外資外貿、改善社會民生8大領域,最大限度保證了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
02
30項新實施政策,增強市場主體發展信心
持續推動政策靠前發力,鞏固“穩”的態勢,提升“進”的動力。
“穩”有重點。穩定了預期,市場才會穩,就會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激發城市經濟發展內生活力。
青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對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優化,做好國家財政政策的承接落實,發揮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快政策兌現直達快享,同時,積極加強政策研究儲備,分階段、分批次推出新一年的“政策包”,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
有效應對外部挑戰、穩住發展大盤、惠及市場主體。一組新的“政策包”,也是改革創新的務實舉措,既要解決“燃眉之急”,又要化解長期矛盾。新階段的發展特點對創新調控方式以及提升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青島在此次政策清單制定過程中,突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針對市場主體急難愁盼問題,圍繞穩主體、擴投資、促消費、惠民生等重點領域精準施策,真正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2023年新實施政策青島主要包括降成本促流通、優供給擴需求、保民生兜底線等5個方面、30項具體政策舉措。
為減輕市場主體困難和壓力,支持他們輕裝上陣。清單涵蓋降成本促流通政策4項,包括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對省級旅行社責任險補貼試點統籌省財政資金按照保費不低于50%的比例給予補貼等4項。
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也是市場主體感受最為直接的困難。清單涵蓋優供給擴需求政策12項,包括消費券發放、支持獲評省級工業強縣的區(市)重大工業轉型升級項目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對展覽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以上的貿易類展會和2萬平方米的消費類展會給予補助、對達到一定規模、實現較快增長的新增納統商貿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或獎勵一定額度的定向消費券、對納入2022年智慧社區重點建設清單的社區按照5萬元/社區的標準給予獎補等。
綠色低碳轉型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青島扛起“強龍頭”擔當、在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中走在前的關鍵。清單涵蓋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政策4項,包括對省級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給予最高50萬元資金獎補、符合條件的分布式燃氣機組自發自用電免收備用費等
優化創新要素配置的質量、模式和結構,調整提升經濟增長的動力、質量和效率,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條件。清單涵蓋創新要素支撐政策3項,包括市屬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引進高層次人才支持、對于符合條件的出站(基地)在青就業創業的博士后給予最高40萬元的聚青資助、新型研發機構給予最高300萬元獎補等。
回應民生關切,兜牢兜實底線。清單涵蓋保民生兜底線政策7項,包括城鄉公益性崗位創建、提高職工和居民醫保待遇水平、建立因病致貧重病患者醫療救助機制、按照評估等級對養老服務中心給予最高60萬獎補等7項。
03
和時間賽跑,青島“有備而來”
立足于早,著眼于快,落實于細。
事實上,面對挑戰和機遇并存的2023年,青島“有備而來”。
把項目建設作為撬動城市未來的“支點”。近年來,青島將重點項目名單的謀劃時間表不斷提前。在新年的一周之內,青島市政府就發布了2023年市級重點項目名單,涵蓋重點建設項目和重點準備項目520個,總投資1.38萬億元。與上一年度相比,這一發布時間提前了近兩周。
加快腳步,和時間賽跑,力促“開門穩開門紅”。針對疫情放開之后轉入新階段的發展銜接問題,在臨近新年的2022年12月30日,青島下發《關于做好當前經濟社會運行有關工作確保企業不停產項目不停工民生保障不受影響的通知》,通過加強政策激勵和制度保障,確保企業不停產、項目不停工、民生保障不受影響,實現企業生產經營和重點項目建設首季良好開局,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這份《通知》不僅包含全力保障大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助力企業拓市場搶訂單等多方面的政策,還包括“對郵政快遞企業上崗工作的一線人員每人每天補貼100元”“允許符合條件的餐飲零售企業在指定時間段依法依規開展臨時外擺”等“煙火氣”十足的舉措,在凜冽的寒風中,彰顯了這座城市的溫度。
進入新年,青島各區市在春節期間的促消費、保民生方面也紛紛出臺各項措施,尤其是真金白銀的消費券發放,盡可能帶動春節假期的消費市場。
青島的“快”還體現在對項目發展的保障上。1月6日青島發行今年首批地方政府債券212.6億元,這也是今年全國的首場地方債發行。其中專項債券171.6億元,共投向153個項目,保障重慶路高架等重點項目資金需求。
緊鑼密鼓出臺的首批“政策包”的出臺,是這座城市面對新年的切實之舉,再次展現了在新階段新挑戰下,青島的緊迫感和行動力,也凸顯了這座城市的溫度和力度。
開局就起勢,起步就爭先??v有風高浪急,青島破浪前行。
(作者 楊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