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人民至上的總體要求,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全面深化政務服務“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充分利用城市大腦建設成果破解關鍵掣肘,小場景破解大難題,辦事材料大幅壓縮,辦事效率大幅提高,全市“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相關資料圖)

1月10日,在朝陽市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市營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寶漢介紹了相關情況,具體如下:

改革成效明顯,“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讓企業群眾感受更暖心、更貼心

全市“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便利了企業群眾辦事。2022年,全市“網上辦”辦事105.6萬件,網上申報率99.92%;遼事通上線事項121個,全市居民統一身份認證注冊提升至66.48%,較年初提升了16個百分點;電子印章部門覆蓋度、調用使用率均實現100%。65%申請材料實現“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

城市大腦助力“一網通辦”提速增效。朝陽市城市大腦的建成,夯實了“一網通辦”的堅實技術支撐。在深圳高交會上,朝陽市榮獲“2022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稱號,全國僅上海、南京、濟南等25個城市獲此稱號。同時獲得了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評選的“2022年數標指數全國典型實踐50強案例”。城市大腦數據智能平臺、視頻融合平臺等10余個系統模塊,采用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最新信息化前沿技術,為“一網通辦”增添兩翼,最大幅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

政務服務平臺迭代升級效果好。政務服務平臺完成整體升級改造,實現AI人工智能審批和秒批秒辦,建立“一人一企一檔”系統,針對企業群眾辦事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從企業的設立、注銷,到個人的出生、身后事等全生命周期,推進數據共享成果落實在768個服務場景中,實現更深層次的“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以改革“小切口”推動服務“大提升”。截至目前,累計上線“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場景360個,更好滿足企業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

“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改革向縱深推進,基本實現“四個轉變”

“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是年初省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要改革。朝陽市制定了《推進“只提交一次材料”實施方案》,通過數字賦能、應用場景、政務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等改革舉措,基本實現了集成辦事、秒批秒辦(智能審批)、免提交材料、“一人一企一檔”個性化電子檔案的四個轉變。

(一)推行“精品一件事”服務,實現從“一事一辦”到“一件(套)事一次辦”(集成辦)的轉變

“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是從企業和群眾辦成“一件事”角度出發,將原先需要多部門、多層級、跨地域辦理的多個審批事項,通過業務流程的重塑再造、業務系統的整合對接、數據共享的廣泛應用,整合為一件事一次辦。市營商局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從便利企業和群眾辦事角度出發,與市直各部門共同努力,圍繞業務流程、辦理要素、申報方式、受理方式、聯辦機制、出件方式等方面優化流程再造,對“集成辦”涉及的事項、材料等要素進行全面梳理,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辦結”要求,通過部門間數據共享和材料流轉,簡化了企業群眾的申報材料。目前,在優化升級既有344個“一件事”基礎上,今年又實現小升初入學、新生兒出生、二手房交易水電氣過戶等24個“精品一件事”,線上一件事一次辦應用場景達到了360個。

兩個典型應用場景。

場景一:小升初入學“一件事”。由市教育局牽頭、各部門密切配合,報名系統于2022年8月1日正式上線,市直22所小學均可通過朝陽市政務服務網、遼事通APP一件事專欄的線上方式辦理入學手續。采用數據共享核驗等技術手段,實現線下免于提交各種紙質版證明材料,家長不必再東奔西跑,免于排隊之苦,切實提高新生入學的便捷性和規范化,增強了家長滿意度和獲得感。小升初入學“一件事”實現了零材料、零跑動、零環節,即:報名申報材料由原來的4份材料減少到0份;跑動次數由原來的5次壓縮為0次;流程環節由原來的5次壓縮為0次,壓縮率均達到100%。2022年市本級71%的秋季入學新生成功通過線上報名入學,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場景二:新生兒出生“一件事”。由市衛健委牽頭,市公安局、人社局、醫保局、郵政配合,以“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出發點,將新生兒出生后需要辦理的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登記、社會保障卡申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登記4個事項整合形成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套餐,已在朝陽市中心醫院、朝陽市第二醫院兩家公立醫院試點運行。申請人可輕松享受“只提交一次材料”,辦理4個部門業務,申報材料由原來的9份減少至3份,跑動次數由原來的4次壓縮為1次,流程環節由原來的4次壓縮為1次,分別壓減67%、75%和75%。申請人只需提交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所需相關材料,當場即可領取出生醫學證明。如果同時提交落戶、社??ㄉ觐I、醫保參保登記所需的相關材料,由醫院窗口代收后,各部門聯辦,5個工作日后會將辦理好的證件直接快遞到家!

(二)采用人工智能(AI)審批模式,實現從“人工審批”向“秒批秒辦”的智能審批轉變

城市大腦建設有人工智能(AI)審批平臺,申請人通過PC端、自助機、小程序等渠道提交公共服務事項申請,人工智能審批系統借助信息化技術進行自動審核比對,無需工作人員干預,每一筆業務都能實現“同標準、無差別”審核,由原來需要預審、受理、審核、批準、辦結等環節,壓縮為申請即辦結,構建了“網上申請、自動審批、即時結果”的新模式,讓“便捷辦、隨時辦”成為可能。目前,已經有糧食收購資格備案等4個事項實現了秒批秒辦。

(三)打造互聯網電子證明超市,實現“重復提交材料”向“免予提交”的轉變。

為推進數據在政務服務中的廣泛應用,我市首創“電子證明超市”。去年市公安部門上線了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背景核查證明、駕駛人近三年安全駕駛信用證明、被拐兒童身份證明、非正常死亡證明、注銷戶口證明、戶口登記項目內容變更更正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親屬關系證明和撿拾棄嬰報案證明9個證明事項。今年再上線2個證明事項,一個是氣象災害證明,包括大風、暴雨、雷電、冰雹、暴雪、等氣象災害證明。另一個是,今年通過數據共享又實現了辦理出租車等從業人員資格證免于提交公安類證明,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自電子證明超市開通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僅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背景核查證明的應用數量,就高達1.3萬件。

(四)打造“一人一企一檔”系統,實現從傳統“紙質檔案”向電子化“個性檔案”的轉變

市營商局(大數據局)利用大數據技術,研判用戶需求,為企業群眾提供精準個性、安全可靠的數字專屬服務,實現“千人千面”式智能化精準推送?!耙蝗艘黄笠粰n”系統具有4項新功能。

打造個性化“用戶空間”。按照“一數一源”要求市營商局(大數據局)與市級各部門信息系統進行對接,將個人和企業的數據進行匯聚治理,各類政務服務可以充分利用共享數據,避免重復采集,形成個性化“用戶空間”,實現“一人一企一檔”。應用方法是,登錄朝陽政務服務網—>點擊登錄名—>瀏覽一人/企一檔?!耙蝗艘粰n”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公積金、醫保、城鄉低保等多類常用數據;“一企一檔”內容包括企業基本信息、公積金、醫保、行政許可等多項企業數據。目前匯聚企業群眾的數據12大類、818萬條,其中個人數據768萬條,企業數據50萬條。

實現智能化“服務推薦”。根據大數據個性化信息,針對用戶偏好,依據企業群眾的個性化特點,可以智能化推薦針對性服務,實現“千人千面”推送服務。

支撐“免提交”材料?!耙蝗艘黄笠粰n”系統匯聚了就業創業證、焰火燃放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等高頻證照數據,匯聚了大量歷史材料,并進行數據清洗和治理,實現企業群眾辦事時高頻證照、事項材料的“免提交”。城市大腦數據智能平臺和數據共享平臺已分別歸集數據4.6億條和2.8億條,為“一人一企一檔”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

個人和企業檔案“隨時看”?!耙蝗艘黄笠粰n”,自己的檔案自己看,改變了原來這些數據自己不能看、不能查的狀況,確保數據主體能夠充分享受自己的數據權益。企業群眾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可看、可查、可用”自己的數據信息。

“最多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路徑清晰,盡快實現“能用”到“好用、多用”

下一步,市營商局(大數據局)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的戰略部署,推動政府職能優化調整,深入推進“最多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強化數源匯聚治理,加快推進更多應用場景上線運行。到2023年底前,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應用場景不斷豐富,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做到“只提交一次材料”,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免于提交,企業和群眾已經提交且仍在有效期限內的材料不再重復提交,85%申請材料實現“免于提交”或“只提交一次”,著力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助推朝陽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來源 朝陽市營商局

關鍵詞: 數據共享 人工智能 申報材料 出生醫學證明 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