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娃出生第7天就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現在都23天了,才慢慢恢復…”王女士拖著疲憊的身體向記者傾訴到,因為娃太小高燒成肺炎。
據了解,入冬以來,流感頻發,尤其最近發燒的孩子增多,像王女士這樣類似的家長在銅川市人民醫院南院兒科住院部也越來越多。
常見為兒童的感染性疾病,冬季多發的是呼吸道感染,會形成支氣管炎和肺炎,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原蟲、支原體等等。而關于退燒,關于小兒高燒護理方面知識,讓我們一起來到銅川市人民醫院,聽聽兒科主任葉寶妮怎么說!
(資料圖片)
身體發燒的真相是什么?哪種情況需要藥物介入?
兒科主任醫師葉寶妮:發燒分兩種:38.5℃以下屬于低熱無需特殊治療,因為當體溫上升至37度以上到38度左右時,人體內免疫細胞、免疫分子、抗體等各類抗病原微生物等免疫物質會生成和增多,有利于機體吞滅掉入侵到體內的病原微生物,所以適度的發燒是一件好事情。但38.5℃以上則需要治療,常規就是退燒。
適合兒童服用的有哪些?
兒科主任醫師葉寶妮: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用于兒童的退燒藥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對乙酰氨基酚,目前市面上的劑型很多,有口服液,有栓劑等;另一種就是布洛芬。這兩種退燒藥兒童服用效果好,副作用比較小。另柴桂退熱顆粒、銀翹清熱顆粒等只是有輔助退燒作用。
“關于坊間流傳的氨酚黃那敏顆粒,這個藥臨床上不建議使用,因為氨酚黃那敏顆粒里面的“氨”是金剛烷胺,被認為有抗病毒、抗流感作用”葉寶妮醫師說,流感病毒對該藥品已經產生耐藥性,沒有針對效果,所以適合兒童服用的退燒藥主要是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栓劑,口服液、片劑都可以。
發燒要不要捂?
“雖然捂和散熱各執己見。兒科教科書上明確規定,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發燒,只需散包降溫即可?!币话惆l燒分為三期:第一期叫產熱期,這時候寶寶會冷打寒顫,但體溫不一定高,無需用藥。第二期叫高熱期,甚至高于38.5℃,如果持續高熱,則需要藥物介入,也可以用溫水擦浴腋窩、頸部、腹股溝等大血管流經處。第三期叫散熱期,這個時期家長無需焦慮。
發燒引起抽搐怎么辦?
因為孩子大腦正在發育,發燒后可能引發孩子抽搐。如果偶爾一次,并在5分鐘內迅速緩解,可不必擔心。兩次以上,如果是復雜性熱癥,一定要備好安定片,并且要吃3天以上直至燒退。如果會頻繁抽搐可以讓孩子頭偏向一側,不可橫躺,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或者送醫治療。
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
華商報記者 袁小鋒 編輯 張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