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和平區的小李,最近飽受痔瘡的困擾,每次排便都有鮮血噴出,來到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外二科就診,王玉文主任為其診斷為痔瘡出血伴重度貧血。此時正好是小李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后的第七天,由于小李在感染時的癥狀比較輕,復查肺CT也沒有任何臨床癥狀,經過麻醉科孫麗主任進行術前評估后,王玉文主任最終為小李行混合痔外包內扎加RPH(痔上粘膜套扎)術,一周后,小李康復出院。


【資料圖】

目前,隨著身邊“小陽人”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很多需要外科手術的,有的沒有癥狀,有的存在發熱、咳嗽等癥狀,有的甚至更重一些,這時的他們還能做手術嗎?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來了解一下手術的分類和陽了以后手術會面臨哪些風險。

一、手術如何分類?

手術分為急診手術、限期手術和擇期手術。急診手術,是指不及時進行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必須馬上進行的手術。比如腦出血、消化道穿孔、主動脈瘤夾層等。擇期手術,是指選擇適當的時機來實施的一種手術,比如膽囊結石、疝等良性疾病的手術和整形類手術??梢栽谑中g之前充分地進行準備或者觀察,以便選擇最有利的時間來實施手術。限期手術,是指需要在一定期限內實施的手術,比如說肝癌、肺癌、胰腺癌等腫瘤的根治手術。手術的時間不宜過久延遲,否則會影響到治療的效果,甚至喪失了手術的機會。

二、陽了以后我們身體有哪些變化,手術會面臨哪些風險?

新冠病毒感染常見的臨床癥狀有發熱、咽痛、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黃痰等。人體的主要病理生理就是氣管內分泌物比較多、呼吸道處于比較高敏的狀態,對外界刺激比較敏感。手術全麻的話會因為插入氣管導管、吸入麻醉藥引起術中氣道分泌物進一步增多,影響患者通氣。同時炎癥導致氣管反應性增加,發生喉痙攣、支氣管痙攣的可能性增加,術后發生支氣管炎等感染風險大大增加。

三、面對手術麻醉風險,我們應該怎么辦?到底能不能做手術呢?

急診手術,如不及時進行就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外科醫生會聯合麻醉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出最佳的手術麻醉方案。但如果是擇期手術或者限期手術,就需要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自“新冠”全球流行以來,國內外醫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業界最具權威性的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發布的專家共識建議covld_19感染后:1、無癥狀患者輕微的非呼吸道癥狀需要 4 周后手術;2、不需要住院治療的有癥狀患者(如咳嗽、呼吸困難)需要6周后手術 ;3、對于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或住院的有癥狀患者,需要 8 到 10 周后手術;4、因新冠感染而被送入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需要12周后手術。

目前國內還沒有新冠陽性患者手術麻醉相關指南,根據中國麻醉學指南和專家共識(2020版)和國內同行的經驗以及我們醫院的實踐,我們建議:1、無癥狀感染者在新冠轉“陰性”后即可進行手術;2、對于存在上呼吸道癥狀的輕型患者,最好待癥狀完全消失后1-2周再進行手術治療;3、新冠病毒感染中型患者待康復后4周左右進行手術;4、新冠病毒感染重型患者待康復后12周進行手術。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應根據手術的侵入性、病人情況和新冠病毒感染狀態,權衡利弊,進行綜合判斷,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充分的風險告知和知情同意。同時,我們期待中國外科和麻醉專家們早日達成共識,更好的為病人解除病痛。

專家簡介:

王玉文: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外二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碩士。沈陽醫學院兼職教授,世界內鏡醫師協會肝膽胃腸微創外科聯盟理事,遼寧省抗癌協會肝癌委員會青委會委員,遼寧省生命科學學會肝膽胰外科及數字醫學分會委員,遼寧省細胞生物學學會消化疾病與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沈陽市醫學會胃腸外科分會委員。擅長腹腔鏡及微創介入技術治療各種普外科疾病1、膽結石/息肉的保膽、單孔腹腔鏡(隱瘢痕)手術2、腹壁疝(疝氣)的腹腔鏡微創手術3、乳腺結節、大隱靜脈曲張的微創手術4、腎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及修復手術5、肝癌/甲狀腺癌的腹腔鏡切除及消融手術6、膽胰/結直腸腫瘤的開放及腹腔鏡手術。

孫麗: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畢業于延邊大學?,F兼任遼寧省中西醫結合麻醉與疼痛委員會委員,沈陽市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委員。在國家級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從事麻醉專業工作34年對危重病人麻醉和管理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對肝功能不全病人外科手術麻醉如:門脈高壓癥脾切除斷流手術分流手術、肝葉切除術、肝癌微波消融術、腹腔鏡膽囊直腸癌根治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胃鏡下止血麻醉有專業特長。

(華商報記者 趙增宇)

關鍵詞: 病毒感染 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 擇期手術 醫師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