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變化,盡管近期多地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已過,但危重癥患者占比較多,醫護人員仍在承擔較大抗疫壓力。1月13日,記者走進銅川市人民醫院,通過實地探訪感受重壓下醫護人員付出的艱辛與汗水。
“只要沒倒下,我們就還能干”
(資料圖)
下午2點,急診科內滴滴的搶救器械聲混雜著咳嗽聲,在這里記者看到,候診區、診室、留觀室都有患者,導診臺上堆著一摞厚厚的病歷本子,醫護人員扯著嘶啞的嗓子,為患者測量體溫、登記病歷……每位醫護人員的腳步都很匆忙。護士長張雪艷正在為病人進行氣管插管,這位病人情緒異常煩躁,在護士長的安撫下,才得以順利進行。
在記者等待采訪時,又有一位病人被推進急診科。這是一位65歲的老年男性患者,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后引發基礎病,病發時已經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護士長張雪艷接過病人后立即進行一系列檢查,測完血氧后安排吸氧。
“陽過已經一周了,一直咳嗽非常嚴重,在家吃藥也不見好轉。我父親平時有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等基礎病,今天下午突然出現呼吸急促,我就趕緊往醫院送,有醫護人員治療,我就不緊張了”患者兒子在病床一邊說道。
急診科護士長張雪艷告訴記者,2022年年末那段時間急診科每天接診量暴增,床位特別緊張,醫護人員面臨著巨大挑戰。經歷了之前的就診高峰、醫務人員超負荷運轉之后,最近一周的情況已經相對緩和?!扒岸螘r間,我們科室的醫務人員都是帶病堅守崗位,我們的口號就是只要沒倒下,我們就還能干!沒有一個人請假或者抱怨,作為護士長,看到大家這樣的狀態,我內心非常感動。近一周接診病人開始逐漸下降,病人少了,我們的壓力也就減輕些?!?/p>
發熱門診就診患者量劇增至10倍
“我現在處于陽康恢復期,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會感到氣短胸悶,今天來拍個片子看下我就放心了?!毕挛?點,在市醫院發熱門診, 25歲的張女士正在訴說自己的疑惑。
“剛從片子的整體情況來看,沒什么大的問題,現在身體處于恢復期,一定要注意營養,飲食要搭配合理,這樣才有利于恢復”,門診副主任魚寧彬一邊為病人測血氧一邊說道。
魚寧彬告訴記者,第一波感染過后,像張女士這種年輕就診患者很多,就診主訴心慌、胸悶、氣短、發力,很多就診患者也會非常害怕的提問:我是不是得了心肌炎?“陽過之后,大家身體如果出現一些不適癥狀,先不要急著對號入座,應該保持心態的平穩和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焦慮,把血壓計、血氧儀用起來,學會數呼吸次數和脈搏,注意脈搏跳動是否整齊,如果出現心率過快或過慢,且不齊,呼吸頻率>30次/分,血氧飽和度≤93%,一定要及時就診?!?/p>
“我們現在成立了3個診室,兒科、新冠、成人,病人前來就診時首先護士會進行一個分診,確定病人適合就診的診室,隨后就診大夫會進行一個診斷、開單、檢查,發熱門診目前CT、心電圖都有,疫情高峰期藥房、檢驗室均開放,所有發熱病人掛號、診療、繳費、取藥等環節均可“一站式”完成。
“發熱門診的工作強度大,這既是挑戰,也是考驗?!卑l熱門診大夫黃明遠感染新冠后,癥狀稍有緩解,就立馬返回前線戰斗。由于當時發熱門診的就診人數仍在不斷增加,作為年輕人的他,不愿在關鍵時刻 “掉鏈子”。他說,“不累是假的,但作為醫生,我必須堅守到最后一刻?!?/p>
據了解,疫情高發階段,銅川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前來就診的患者達到以往患者的10倍。
“我們的護士不僅能幫助患者翻身,還能扛起氧氣瓶”
如果說急診是醫療救治的最前端,那么,重癥醫學科就是守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下午4點,重癥醫學科并沒有閑下來,這里隨處可見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會診電話隨時會響,危重患者隨時會來,重癥醫學科的醫護人員隨時準備著應對一切的可能。醫護人員匆匆的身影穿梭在各個病床之間。床頭的監護、治療儀器不時發出“嘟嘟”的提示音,時刻監測著患者的生命體征。醫護人員記錄患者信息、備藥、整理器械、檢查患者生命體征、調整呼吸機參數、記錄患者體溫……
“來,1、2、3!”重癥科主任段雪萍和幾位護士正在為一位200多斤的患者進行翻身,這位患者今年45歲,入院時已出現呼吸衰竭,經過7天的治療,目前已經成功“脫險”。
段雪萍告訴記者,目前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是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年齡最大的有九十多歲,與前些日子相比,雖然救治數量下降,但是重癥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拿這位體重比較大的患者來說,每次翻身都要五六個醫務人員同時進行,因為要確?;颊呱砩系牟骞懿荒苊撀?,所以翻身時要異常小心。這樣的動作每天他們會重復無數遍,醫務人員的腰部都疼痛不已,但是挽回一個個生命是她們共同的心愿,因此再累也要堅持。
“我們科室的護士看似柔弱,但病人有需要時,個個都是臂力過人的大力士,不僅能翻身,還能扛起氧氣瓶……”段雪萍笑著說道。
氣管插管、幫病人吸痰……這些畫面是重癥醫學科最常見的情景,由于患者需要醫護人員細心照顧,對癥操作,因此感染風險也非常大。面臨這樣的挑戰,所有重癥醫學科的醫護人員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展現出了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醫生郭燕就是其中一個,在感染之后,她并沒有休息,而是繼續堅守崗位,參與危重患者救治。
“有一位患者讓我印象非常清晰,當時送進重癥時,已經出現意識障礙,高燒,呼吸衰竭,在經過一系列的治療后患者就康復出院了不久后家屬在患者交流群中發來病人的狀況,說老人恢復特別好,感謝我們醫務人員,看到病人家屬這樣的反饋特別感動,覺得我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郭燕激動地說道。
全院配合疏解壓力,應收盡收
“深呼吸,我聽一下……現在肺聽著好多了,最主要的是加強營養,多吃牛奶、雞蛋和肉?!毕挛?點,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羅祥剛和護士對接完病人的情況,就開始進入查房狀態。這已經是他不間斷忙碌的第31天,羅祥告訴記者,政策調整后,新冠感染病例明顯增多,醫院對呼吸科采取了大力支持,全力救治新冠患者。充分調配醫務人員,增設呼吸機、高流量氧療儀、增加床位至48張,在經歷了第一波病毒的襲擊后,目前呼吸科情況比較平穩。
“近期收治的患者多為老年人,醫院各個科室也都在緊密配合,提高效率,做到能救一個是一個,能治一個是一個?!绷_祥說道說。
據銅川市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吳慧鋒介紹,在此次疫情沖擊下,銅川市人民醫院成立新冠醫療救治工作專班,黨委書記、院長總負責,堅持全院一盤棋,全員一條心,實行四個統一即床位統一管理,人員統一安排,設備統一調配,方案統一制定,組建重癥醫學科二、四病區,專門用來收治新冠病毒急危重癥患者,打破內外科界限,建立內外科協作模式,所有專業均加設新冠收治床位,疏解門急診的壓力,應收盡收,全力保障急危重癥患者救治。
華商報記者 袁小鋒 編輯 劉陽